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2023年,杭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73-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1
    摘要 (2171) HTML (43) PDF (1273 KB) (317)

    结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无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全国领域内权威专家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了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以期规范该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本共识意见包括:适应证选择、操作步骤规范化、安全性评价、标本处理及术后管理等5个部分,共18条陈述。

  • 2.
    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建议(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护理协作组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40-2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2
    摘要 (1570) HTML (37) PDF (1365 KB) (297)
    目的

    制订消化内镜中心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按照"功能明确、数量匹配、安全规范、布局合理"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区域划分,配置各类医疗设备、防护设备、消防设施等;规避感控风险,提高运行安全性及患者就诊满意度。

    方法

    成立编写小组,根据国内外有关指南及共识以及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筛选、阅读及证据等级划分,形成专家共识的初稿,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展开探讨、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

    结果

    最终共识将消化内镜中心划分为:预约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复苏区、办公生活区、医疗辅助区六大功能区域。内容覆盖消化内镜中心相关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环境要求等标准或规范,以及如何做好消化内镜中心的相关医护工作。

    结论

    该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执行,新增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规范及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工作需求的内镜诊疗中心提供参考标准,指导临床实践。

  • 3.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83-9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2
    摘要 (613) HTML (8) PDF (890 KB) (129)
    目的

    近年,国内外多家医院在超级微创理念下进行了一系列超级微创手术(SMIS),凸显其理念优势。但目前针对该类手术创面预处理和抗生素应用,尚无统一专家共识。本共识是基于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来探讨消化内镜SMIS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问题。

    方法

    本共识从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级微创协作组、ERCP学组、超声内镜学组、内镜外科学组、消化道早癌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胃疾病协作组、胰腺疾病协作组、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等招募形成专家小组,创建了临床问题列表,并将每个问题分配给专家以产生一个陈述。专家小组通过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召开的3个线上和线下会议讨论并修改以上陈述,直到取得协商一致意见。最终,将完整的陈述收集并发送给所有专家小组成员,以对证据进行分级,对陈述进行分类,及对陈述的强度进行投票。

    结果

    制定了关于消化内镜SMIS四条手术通道下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16条陈述,其中手术创面预处理5条,抗生素应用11条。

    结论

    关于消化内镜SMIS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共识是所有学会中首次发表的。本共识建议在SMIS的临床实践中,内镜医师应充分考虑不同手术通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创面预处理和抗生素应用方法,同时制定隔离措施、严格消毒内镜、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发生率。另因多腔隙通道涉及微创外科领域,还应同时遵循外科相关操作流程。

  • 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消化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专家共识(2022,长沙)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 09 (04): 193-20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2.04.002
    摘要 (499) HTML (20) PDF (924 KB) (11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引起全消化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在消化道静脉曲张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其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与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讨论,提出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消化道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专家共识,以期规范该技术在消化道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本共识共分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消化道静脉曲张分型及诊断、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静脉曲张的适应证等11个部分,共22条陈述。

  • 5.
    抗栓药物治疗患者超级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5,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5, 12 (01): 7-14.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5.01.003
    摘要 (166) HTML (11) PDF (1298 KB) (100)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抗血栓药物在中国被广泛使用。 然而,接受超级微创手术(SMIS)患者的抗血栓药物管理仍面临重大挑战。 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经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专家研讨制定形成了抗栓药物治疗患者SMIS 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形成10 条推荐意见,涵盖SMIS 术前评估、抗栓药物管理、手术风险分层及围术期胃肠保护策略,旨在优化SMIS 患者管理,实现最佳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6.
    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17-239.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1
    摘要 (634) HTML (11) PDF (1384 KB) (97)

    经口胆胰管镜的成功研发使得针对胆胰管疾病的直视下超级微创诊疗成为现实,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持续发展。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经口胆胰管镜技术使得不明原因的胆胰管异常、困难胆管结石及胰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妊娠期胆管结石、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恶性胆管病变、胆管出血、胆胰管异物、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PMN)等诸多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获益。鉴于我国在胆胰直视超级微创诊疗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现发布"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旨在规范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

  •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2,长沙)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 09 (04): 181-19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2.04.001
    摘要 (756) HTML (18) PDF (1020 KB) (9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内镜下硬化治疗在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其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讨论,提出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内镜下硬化治疗专家共识,以期规范该技术在GOV中的应用。本共识共分为GOV分型、肝硬化GOV诊断等12个部分,共17条陈述。

  • 8.
    结肠镜新技术对提高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于晓欢, 路璐, 郑权, 熊英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 09 (04): 219-224.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2.04.005
    摘要 (224) HTML (10) PDF (1089 KB) (73)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提高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结肠镜作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的金标准,却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近年来为了提高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开展了一系列结肠镜新技术,本文就这些新技术作一综述。

  • 9.
    肠系膜脂膜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周晓晴, 宁波,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67-27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7
    摘要 (862) HTML (22) PDF (938 KB) (60)

    肠系膜脂膜炎(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本文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力的参考。

  • 10.
    利那洛肽胶囊联合低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于晓欢, 路璐, 赵振峰, 谢长访, 熊英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 09 (03): 121-125.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2.03.001
    摘要 (308) HTML (5) PDF (872 KB) (49)
    目的

    探讨利那洛肽胶囊联合低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作为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拟行肠镜检查的30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患者。A组作为对照组单用3盒PEG、B组利那洛肽胶囊2粒(290 μg/每粒)联合2盒PEG清肠、C组3粒利那洛肽胶囊联合2盒PEG清肠,比较三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B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及总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及总BBPS均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及总BBSP评分均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那洛肽胶囊2粒联合2盒PEG肠道清洁度与单用3盒PEG相似,利那洛肽胶囊3粒联合2盒PEG清肠效果优于单用3盒PEG。2种联合用药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单用3盒PEG。

  • 11.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北京)》解读
    高飞, 陈倩倩,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5-1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1
    摘要 (329) HTML (5) PDF (855 KB) (49)

    2023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sup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SMIS)相关的专家共识[1]。其主要内容是根据SMIS不同手术通道的特点推荐相应的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SMIS理念是2016年由令狐恩强教授首次提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同行的认可[2,3]。同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SMIS在全国广泛开展,为规范手术流程,这一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本共识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共识草案由全体专家小组进行多轮讨论修改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包括SMIS的背景、经四条通道的创面预处理方案、经四条通道的抗生素应用方案。现将共识形成的16条主要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如下。

  • 12.
    中国食管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防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 07 (04): 165-175.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0.04.001
    摘要 (375) HTML (10) PDF (923 KB) (47)
  • 13.
    中国胃肠间质瘤内镜下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0,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 07 (04): 176-185.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0.04.002
    摘要 (328) HTML (10) PDF (866 KB) (45)
  • 14.
    黏膜隆起病变1例
    杨根华, 夏瑰丽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 07 (03): DOI: 10.3760/cma.j.issn.2095-7157.2020.03.102
    摘要 (72) HTML (0) PDF (440 KB) (45)
  • 1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刘德良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1): 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1.001
    摘要 (238) HTML (21) PDF (921 KB) (4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可引起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GOV)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肝性脑病等,其中EGVB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内镜下硬化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在EGVB的一级预防、控制急性出血和二级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规范EIS在EGVB中的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现就EIS的适应证做一解读。

  • 16.
    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高钠血症患者临床护理经验1例
    张煜, 汪晓红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 07 (02): 89-9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0.02.003
  •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及硬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肖勇, 陈明锴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1): 9-1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1.005
    摘要 (219) HTML (23) PDF (814 KB) (41)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并/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镜、血管介入及外科手术等[1]。为规范EGVB内镜治疗,202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联合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制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2,长沙)》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专家共识(2022,长沙)》两部共识,涵盖内镜治疗适应征、禁忌征、规范化操作(如器械、药物剂量、序贯治疗方法、随访策略)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内容[2,3]

  • 18.
    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西安)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1, 08 (01): 1-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1.01.001
    摘要 (357) HTML (11) PDF (993 KB) (41)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小儿结肠镜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肠道准备作为行肠镜检查的基础,直接影响肠镜的诊疗结果。相较于成人,儿童的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认知、沟通、耐受能力较弱,儿童的消化道结构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别。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儿童消化内镜相关肠道准备的循证指南,因此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肠道准备循证指南,对于指导我国儿童的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RIGHT),制订我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以期为儿科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 19.
    结直肠息肉圈套器冷切除的研究进展
    叶连松, 牟一, 胡兵,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8-15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2
    摘要 (405) HTML (12) PDF (1154 KB) (41)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是内镜医师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根据息肉直径可分为微小息肉(≤5 mm)、小息肉(6~9 mm)、大息肉(10~19 mm)和巨大息肉(≥20 mm),而直径<10 mm的结直肠息肉占所有息肉的80%以上。尽管这些小息肉癌变率较低,但由于无法预测每个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因此只能采取发现息肉并切除息肉的策略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目前多个指南[1,2,3,4]均建议除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5 mm且高度确定为增生性息肉以外,其余息肉均需内镜下切除。如何安全、高效的切除数量巨大的结直肠小息肉临床意义重大。

  • 20.
    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高子昂, 段天骄, 谭玉勇, 刘德良, 段天英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59-1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4
    摘要 (252) HTML (8) PDF (1523 KB) (40)
    目的

    总结中外消化内镜隧道技术(DETT)领域自2006年至今的发文现状及研究趋势。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6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9日DETT领域已发表文献,提取文献特征,使用VOSviewer_1.6.18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分析国内外DETT研究热点方向并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走向。

    结果

    共纳入1 333篇英文文献、617篇中文文献。自2006~2023年,中英文文献发表数量稳定增加,主要发表于内镜及消化领域专业期刊,近4年发文量有下降趋势。发文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研究机构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文量最多,日本昭和大学篇均被引次数最高,日本学者Inoue Haruhiro为发文量最多、总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研究者。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外研究方向趋于一致,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DETT领域研究热点,不同聚类间基本按DETT的临床应用进行划分;时序分析显示腔镜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为该领域兴起的基石,POEM的出现将DETT发展推向高潮,POEM相关衍生技术是现今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

    国内外DETT相关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从其出现至今已延伸出多样化的超级微创技术(SMIS),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不容低估,研究的活跃度及先进性均处国际水平,未来我国研究者应加强区域间联系,注重国际交流合作。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