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食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胡兵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3): 216-21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3.017
    摘要 (530) HTML (0) PDF (194 KB) (1)

    采用人工智能分别在白光、NBI、碘染模式下对病变的检测。碘染后沿病变边界进行标记,口侧双标。接着进行黏膜下注射、黏膜切开,黏膜切开后进行黏膜下剥离。最后,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

  • 2.
    基于超级微创理念经内镜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初探
    毛丽娟, 张婷, 孙仁虎, 吴大鹏, 金海林, 卢晓云, 李文杰, 凌亭生, 张其德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7-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3
    摘要 (228) HTML (0) PDF (1056 KB) (7)
    目的

    基于超级微创理念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阑尾炎(AA)的初步疗效。

    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因AA住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症状缓解及复发情况等。

    结果

    7例AA患者中,6例为非复杂性阑尾炎,其中,1例为阑尾粪石嵌顿行内镜下阑尾肌切开取石术、1例阑尾脓肿行内镜下阑尾直接切开排脓、4例行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ERAT,包括冲洗、支架置入、网篮取石;其中,1例应用直视镜辅助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探查及灌洗术)、1例为复杂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包裹形成,行ERAT及支架引流。手术平均时间30.43 min,患者自觉腹痛消失平均时间为术后1 d,内镜治疗均成功。患者平均开放饮食时间为2 d,平均住院时间6.14 d。患者随访4~12个月,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择期外科阑尾切除术,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基于超级微创理念内镜下微创治疗AA安全有效、方式多样,仍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 3.
    门诊切除结直肠息肉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价
    牟一, 袁湘蕾, 胡兵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1-3.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1
    摘要 (218) HTML (0) PDF (1138 KB) (3)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2023年我国最新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40.8万例、死亡19.56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居第2位及第4位[2],严重威胁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反观美国,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得益于美国大力开展的结直肠癌筛查。

  • 4.
    《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建议》解读
    邱晓珏,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4-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2
    摘要 (184) HTML (0) PDF (978 KB) (3)

    202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护理协作组专家制定的《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建议(2023年,北京)》 [1](以下简称《共识》)已在《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上发表。这是我国第一部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的专家共识。现就《共识》建议原则、具体内容解读、总结三部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 6.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与噗噗管法FIT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果比较
    张续乾, 宫一凡, 翟爱军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33-3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8
    摘要 (155) HTML (0) PDF (812 KB) (4)
    目的

    比较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与噗噗管法FIT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无症状人群,同时采用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和噗噗管法FIT进行初筛,阳性者完善结肠镜检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共660例受试者均完成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与噗噗管法FIT,其中42例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为阳性,55例噗噗管检测阳性,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对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为1.36%,阳性预测值为32.14%;噗噗管法FIT检测阳性者对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为0.30%,阳性预测值为7.69%,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对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噗噗管法FIT检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体检人群中,与噗噗管FIT相比,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技术对结直肠癌与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高,对结直肠癌具有更高的筛查价值。

  • 7.
    《中国经口胰胆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解读
    何朝晖, 赵秋灵, 周微薇, 刘宁, 柴宁莉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2): 75-8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2.002
    摘要 (143) HTML (1) PDF (733 KB) (9)

    经口胆胰管镜的成功研发使得针对胆胰管疾病的直视下超级微创诊疗成为现实,2023年11月,我国发布了首部《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填补了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诊治的空白。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临床实际,聚焦一次性成像导管的单人操作经口胆胰管子母镜(简称:经口胆胰管镜)系统诊治胆胰疾病给出了最新意见,积极推动了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的规范与进步。共识为经口胆胰管镜诊治的关键环节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牵头组织下,由专家进行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了11项胆胰管疾病治疗相关的推荐陈述,并提出超级微创理念的指引下的相关器械设备研发与提升的展望。本文重点对共识中的经口胆胰管镜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规范化开展经口胰胆管镜的诊治提供建议和参考。

  • 8.
    图像增强放大内镜诊断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
    胡陈玥, 葛贤秀, 邓雪婷, 姚家楠, 缪林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47-5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11
    摘要 (136) HTML (0) PDF (1138 KB) (2)

    目前我国胃镜检查普遍使用白光内镜,致使早期胃癌(EGC)的诊断准确率低,易漏诊。图像增强放大内镜(M-IEE)通过增强病灶与周围黏膜的对比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和诊断上优势显著。放大窄带成像(M-NBI)和放大蓝激光成像(M-BLI)作为M-IEE的代表性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微血管和表面微结构分类系统提高EGC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EGC与胃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采用M-IEE检测不仅可以识别高风险的胃部病变,而且可以减少对常规活检的依赖。将M-IEE与其他内镜及人工智能(AI)技术联用可进一步提高EGC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9.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薛黎, 高孝忠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23-2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6
    摘要 (102) HTML (0) PDF (891 KB)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寻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确诊Hp感染并接受四联药物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患者未因Hp感染而感到焦虑、家人未患有Hp感染、不了解掌握Hp相关知识、医师无详细交代服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存在长期饮酒和经常食用油炸烧烤隔夜腌制等食物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该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0.850~0.923),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659,表明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度较好,当临界值>0.252诊断为服药依从性差时,该风险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79.9%,对诊断服药依从性差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76.7%、65.9%、91.4%。

    结论

    基于该风险预测模型,不仅能早期识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提高Hp根除率,还能采取特定干预措施通过潜在提醒患者的治疗受到关注而产生不错的依从性。

  • 10.
    辅助牵引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超级微创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蔡朝蓓, 陈倩倩,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52-55.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12
    摘要 (100) HTML (0) PDF (1018 KB) (4)

    在消化道肿瘤的超级微创手术(SMIS)中,操作视野的充分暴露是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条件。随着SMIS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辅助牵引技术在较大病变的切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辅助牵引技术近些年在消化道肿瘤SMIS中的研究进展做出归纳。

  • 11.
    LCI与NBI检出结直肠腺瘤的比较
    于晓欢, 路璐, 刘璐, 杨义超, 赵振峰, 叶鸽, 熊英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13-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4
    摘要 (92) HTML (0) PDF (892 KB) (3)
    目的

    比较联动成像(LCI)与窄带成像(NBI)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ADR)的相关研究。

    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0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5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图像增强模式(IEE)进行退镜。以白光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每组ADR、腺瘤检出位置、大小、诊断准确率等指标。

    结果

    白光组纳入348例患者,LCI组纳入346例患者,NBI组纳入347例患者。LCI组、NBI组ADR均高于白光组,LCI组ADR明显高于N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比较,LCI组在右侧结肠ADR高于N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息肉大小,LCI组与NBI组无显著差异;诊断准确性,LCI组与NBI组均高于白光组,且NBI组显著高于LCI组(95.3% vs. 88.3%,P<0.05)。

    结论

    LCI组ADR要高于NBI组,尤其是右侧结肠检出腺瘤能力更加突出;在检出息肉大小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在息肉诊断准确率方面,NBI的优势更为出色。

  • 12.
    基于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评价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报告规范性
    鲍颖慧, 李伯妍, 周宁, 尹晓岳, 赵敏, 朱国宁, 刘淼, 何耀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41-4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10
    摘要 (76) HTML (0) PDF (822 KB) (2)
    目的

    基于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CHEERS)评价国内外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报告规范性,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报告规范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SinoMed、PubMed、Embase自建库至2023年6月的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文献。使用CHEERS量表对纳入的中英文研究的报告规范性进行评价。

    结果

    在纳入的99篇文章中,报告规范性评价得分最高分为21.5分、最低分为9.5分。按癌种分类,研究胃癌的文章在研究人群的选择上好于研究其他两种癌症的文章。按研究种类分,所有的横断面研究文章均阐述了研究所采用的角度和结局指标,不同发表时间的文献之间比较,于2011~2015年的文献更加注重在文中说明时间范围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局限性的阐述。

    结论

    国内外开展的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报告规范性待提高。建议研究者在今后研究中参照CHEERS量表,提高研究的报告规范性。

  • 13.
    一次性消化治疗内镜的研发进展
    赵晨怡, 宁波, 董浩, 冯秀雪, 李惠凯, 柴宁莉,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2): 116-1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2.009
    摘要 (69) HTML (0) PDF (619 KB) (3)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使用的增多,随之带来的医源性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一次性使用的消化内镜逐步进入临床投入使用,本文将对国内外的一次性消化内镜的研发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14.
    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后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1例并文献复习
    杜健, 王盈盈, 刘晓冰, 吴慧银, 王俊雅, 邱晓珏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59-6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14
    摘要 (61) HTML (0) PDF (1027 KB) (6)
    目的

    总结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后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狭窄的护理经验。

    方法

    选取1例食管大面积病变ESTD术后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的患者,临床中做好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恢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食管狭窄。

    结论

    早期全面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食管大面积病变患者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15.
    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用于动物腹部战创伤内异物取出及止血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宁波, 左歆烨, 关凯跃, 赵晨怡, 刘震宇, 翟浩琪,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28-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7
    摘要 (61) HTML (0) PDF (982 KB) (2)
    目的

    本研究应用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完成猪模拟战创伤模型内弹片的发现及取出;肝脏、胃肠道伤口造模及内镜下止血夹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探究在紧急野外腹部战创伤中替代腹腔镜技术实现超级微创内镜下异物取出及止血。

    方法

    利用巴马猪分别构建腹部弹片刺伤肝脏及消化道模型,选取气腹机构造气腹模型,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进行内镜下弹片取出及止血,选取止血夹进行止血,共选取3头巴马猪,分别进行重复实验,计算发现弹片时间、弹片取出成功率及失败率、弹片取出时间、肝脏及消化道止血成功率及失败率、止血所用时间、止血夹使用情况、内镜操作满意情况等。

    结果

    使用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系统进行异物发现及取出、内镜下止血各3次,均成功。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系统发现及取出弹片模型时间分别为(254.33±14.74)s、(174.00±12.20)s ;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在腹腔发现出血部位及止血时间分别为(194.00±10.74)s、(258.00±12.09)s;实验过程中,操作者对新型便携式笔记本内镜系统的操作过程满意,并且无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发生。

    结论

    便携式笔记本一次性大孔道内镜有用于紧急野外腹部战创伤所致腹腔内异物取出及腹腔内出血止血的潜力。

  • 16.
    大肠黑变病与侧向生长型肿瘤的临床研究
    温栋惠, 张克, 张昊, 马连君, 张斌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18-2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05
    摘要 (59) HTML (0) PDF (912 KB) (6)
    目的

    探讨大肠黑变病(MC)与侧向生长型肿瘤(LST)是否有关联,以及MC的癌变风险。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至2022年结肠镜诊断为MC的患者,使用倾向匹配得分(PSM),将年龄、性别作为匹配变量,进行MC组和对照组的1∶2最邻近匹配,最终共入组361例MC与722例对照,分析LST与MC的关系。

    结果

    MC组与对照组的LST检出率分别为10.7%和6.2%(P=0.040),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与LST检出率增加显著相关(OR:1.487,95%CI: 1.096~2.012,P=0.010)。此外,MC中的LST恶变率增高(P=0.0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MC为LST恶变的危险因素(OR:1.825,95%CI: 1.276~2.611,P=0.001)。LST的检出与MC的分布(P=0.005)、级别(P=0.045)相关。

    结论

    MC中LST检出率增高,且LST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

  • 17.
    一种改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黏膜下小肿物的临床研究
    姚双喆, 荆洋, 王邦茂, 刘文天, 郑忠青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2): 88-93.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2.004
    摘要 (59) HTML (1) PDF (815 KB) (5)
    目的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切除方法。本研究评价改良ESE,即一点注射C型切开的ESE方法(CESE)治疗胃黏膜下小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内镜室行内镜下治疗的87例胃黏膜下小肿瘤(SMT,肿瘤长径≤2 cm)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C-ESE组(40例)和传统ESE组(4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速度、黏膜下注射时间和次数、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术中超声内镜(EUS)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SE组手术时间(22.2±5.8)min,传统ESE组为(35.4±1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SE组手术速度(9.1±6.6)mm2/min,快于传统ESE组的(4.7±4.7)mm2/min (P<0.001);CESE组黏膜下注射次数1(1,1)次,少于传统ESE组的3(3,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SE组手术过程中均未使用术中EUS协助,和传统ESE组(7/47)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两组在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超过1年。所有患者均无需补充外科治疗,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论

    对于胃SMT较小(肿瘤长径≤2 cm)的患者,采用C-ESE是可行且可靠的,比传统ESE手术更快,且大大减少了暴露病变的难度和术中EUS协助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18.
    胃癌分期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郭彬焰, 褚衍六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2): 120-12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2.010
    摘要 (58) HTML (0) PDF (467 KB) (15)

    胃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术前准确的分期对胃癌患者后期选择治疗策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胃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已得到明显改善。多项研究表明血清学标记物,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与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将血清学标记物纳入胃癌分期评估可使术前分期更加准确,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本文旨在对胃癌分期评估模型的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 19.
    消化道幽门腺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董宁宁, 孟凡冬, 岳冰, 侯俊珍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3): 159-165.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3.004
    摘要 (57) HTML (0) PDF (1143 KB)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幽门腺腺瘤(PGA)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消化道PGA患者14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内镜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结果

    14例消化道PGA患者中,女9例、男5例,中位年龄63岁。PG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平均最大直径19 mm,多见于胃,其次是十二指肠球部。根据巴黎分型,10例表现为0-Ⅰ型、3例为0-Ⅱa型、1例为0-Ⅱb型。10例胃PGA背景黏膜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十二指肠PGA周围均存在异位胃黏膜。治疗上12例(85.7%)行内镜下切除术,均完整切除病变,无严重并发症。组织学上5例(35.7%)伴高级别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腺体同时表达MUC6和MUC5AC。

    结论

    消化道PGA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异位胃黏膜上,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需要内镜及病理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早期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 20.
    内镜下贲门缩窄日间手术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体会
    阮莎, 王盈盈, 杜健, 邱晓珏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4, 11 (01): 65-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4.01.016
    摘要 (55) HTML (0) PDF (994 KB)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贲门缩窄(C-BLART)日间手术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措施。

    方法

    2023年1~9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日间病房完成109例C-BLART日间手术,均给予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

    结果

    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为2~6分,平均(2.6±0.5)分,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剧烈腹痛、贲门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可以提高C-BLART日间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