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2023年,杭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73-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1
    摘要 (817) HTML (25) PDF (1273 KB) (202)

    结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无规范化治疗的相关共识。202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全国领域内权威专家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了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以期规范该技术在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本共识意见包括:适应证选择、操作步骤规范化、安全性评价、标本处理及术后管理等5个部分,共18条陈述。

  • 2.
    内镜下结直肠小息肉冷切术
    胡兵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216-21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16
    摘要 (762) HTML (0) PDF (792 KB) (2)

    患者男、51岁,因体检来院做胃肠镜检查,术中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有1个小息肉,白光、NBI观察后考虑腺瘤,大小约0.3 cm,有内镜下切除适应症。采用专用冷圈套器在内镜下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 3.
    消化内镜中心的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建议(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护理协作组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40-2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2
    摘要 (535) HTML (11) PDF (1365 KB) (104)
    目的

    制订消化内镜中心环境与布局专家共识,按照"功能明确、数量匹配、安全规范、布局合理"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区域划分,配置各类医疗设备、防护设备、消防设施等;规避感控风险,提高运行安全性及患者就诊满意度。

    方法

    成立编写小组,根据国内外有关指南及共识以及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筛选、阅读及证据等级划分,形成专家共识的初稿,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展开探讨、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

    结果

    最终共识将消化内镜中心划分为:预约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复苏区、办公生活区、医疗辅助区六大功能区域。内容覆盖消化内镜中心相关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环境要求等标准或规范,以及如何做好消化内镜中心的相关医护工作。

    结论

    该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执行,新增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规范及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工作需求的内镜诊疗中心提供参考标准,指导临床实践。

  • 4.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83-9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2
    摘要 (328) HTML (6) PDF (890 KB) (98)
    目的

    近年,国内外多家医院在超级微创理念下进行了一系列超级微创手术(SMIS),凸显其理念优势。但目前针对该类手术创面预处理和抗生素应用,尚无统一专家共识。本共识是基于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来探讨消化内镜SMIS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问题。

    方法

    本共识从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级微创协作组、ERCP学组、超声内镜学组、内镜外科学组、消化道早癌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胃疾病协作组、胰腺疾病协作组、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等招募形成专家小组,创建了临床问题列表,并将每个问题分配给专家以产生一个陈述。专家小组通过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召开的3个线上和线下会议讨论并修改以上陈述,直到取得协商一致意见。最终,将完整的陈述收集并发送给所有专家小组成员,以对证据进行分级,对陈述进行分类,及对陈述的强度进行投票。

    结果

    制定了关于消化内镜SMIS四条手术通道下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16条陈述,其中手术创面预处理5条,抗生素应用11条。

    结论

    关于消化内镜SMIS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的共识是所有学会中首次发表的。本共识建议在SMIS的临床实践中,内镜医师应充分考虑不同手术通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创面预处理和抗生素应用方法,同时制定隔离措施、严格消毒内镜、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发生率。另因多腔隙通道涉及微创外科领域,还应同时遵循外科相关操作流程。

  • 5.
    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北京)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17-239.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1
    摘要 (293) HTML (5) PDF (1384 KB) (68)

    经口胆胰管镜的成功研发使得针对胆胰管疾病的直视下超级微创诊疗成为现实,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持续发展。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经口胆胰管镜技术使得不明原因的胆胰管异常、困难胆管结石及胰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妊娠期胆管结石、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恶性胆管病变、胆管出血、胆胰管异物、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PMN)等诸多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获益。鉴于我国在胆胰直视超级微创诊疗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现发布"中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共识意见(2023年)",旨在规范我国经口胆胰管镜超级微创诊疗技术。

  • 6.
    肠系膜脂膜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周晓晴, 宁波,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67-27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4.007
    摘要 (250) HTML (2) PDF (938 KB) (36)

    肠系膜脂膜炎(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本文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力的参考。

  • 7.
    结直肠息肉圈套器冷切除的研究进展
    叶连松, 牟一, 胡兵,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8-151.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2
    摘要 (194) HTML (11) PDF (1154 KB) (20)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是内镜医师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根据息肉直径可分为微小息肉(≤5 mm)、小息肉(6~9 mm)、大息肉(10~19 mm)和巨大息肉(≥20 mm),而直径<10 mm的结直肠息肉占所有息肉的80%以上。尽管这些小息肉癌变率较低,但由于无法预测每个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因此只能采取发现息肉并切除息肉的策略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目前多个指南[1,2,3,4]均建议除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5 mm且高度确定为增生性息肉以外,其余息肉均需内镜下切除。如何安全、高效的切除数量巨大的结直肠小息肉临床意义重大。

  • 8.
    改良二联方案与标准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对照研究
    简文华, 何朝晖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03-108.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5
    摘要 (165) HTML (4) PDF (861 KB) (24)
    目的

    探讨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7d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Hp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伏诺拉生+阿莫西林)和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Hp根治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研究组根治率为94%,对照组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费用为143.02元,对照组总费用384.41元,研究组成本低于对照组。

    结论

    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7 d疗法可达到标准四联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不良反应率低,成本低,值得推广。

  • 9.
    肝内胆管细胞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
    张鹏, 熊英, 韩静, 张金卓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41-1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13
    摘要 (137) HTML (2) PDF (1236 KB) (15)

    患者男,71岁。主因"右上腹痛伴黄疸1月"于2022年3月11日收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消化内三科。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向肩背部放射,伴发热,体温维持在37.8℃左右,以午后为重,伴寒战、皮肤及小便发黄、偶有恶心、无呕吐、体重下降约2.5 kg。既往19年前因"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道镜下肝内胆管取石术";1年前又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入院查体:T 37.6℃、P 70次/分、R 17次/分、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结膜无苍白、巩膜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可见手术疤痕,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70×109/L、血红蛋白117.00 g/L、血小板226.0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2.20%;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6.6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10 U/L、白蛋白36.90 g/L、总胆红素52.60 μmol /L、直接胆红素36.00 μmol/L、间接胆红素16.60 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620.00 U/L、碱性磷酸酶337.20 U/L;肿瘤标记物:AFP 2.02 ng/ml、CEA 1.62 ng/ml、CA-19927.26 IU/ml;门诊上腹部CT提示:肝左叶体积小;胆总管下段高密度影,结石?考虑低位胆道梗阻。初步诊断:胆总管结石伴化脓性胆管炎。给予抗感染、保肝、抑酸、补液等支持治疗。于2022年3月14日经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中泛影葡胺造影可见胆总管扩张1.2 cm,下端约见1.0 cm充盈缺损影,胆总管上段不规则充盈缺损影,肝内胆管未见异常,弓形电刀沿乳头11点方向切开约0.3 cm,1.2 cm扩张球囊扩张乳头,取石网篮取出黄褐色结石及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图1),术后置入鼻胆引流管,胆汁引流通畅。术后给予暂禁食水、抑酸、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仍感腹痛,体温最高达38℃,术后第3天复查腹部CT示:ERCP术后改变,肝内胆管扩张;肝顶稍低密度。当时考虑患者腹痛为鼻胆管刺激所致,遂予拔除。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C反应蛋白:37.30 mg/L、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正常,考虑胆管内感染脓液引流不畅,于3月21日再次行ERCP术:术中胆管造影仍提示胆总管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影,用取石球囊取出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图2),术毕置入8.5Fr-8 cm塑料胆管支架(图3)。术后患者腹痛仍不能缓解,并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最高达38.9℃,抗生素升级为比阿培南0.3 g,12 h 1次静脉点滴。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每日3次,监测肝功能及炎症指标。3月24日行上腹增强CT示:肝顶多发异常强化,考虑肝脓肿可能(图6)。因治疗效果不佳,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后仍建议继续抗感染治疗,监测炎症指标及脓肿影像学变化,尽可能穿刺引流以缩短病程,并留取血培养以明确致病菌。遂调整比阿培南0.3 g,8 h 1次、加用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联合抗感染,同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支持对症治疗。患者腹痛及发热症状仍无明显缓解,3月31日进行上腹MRI平扫+增强检查提示为肝内多发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肝门区胆管截断,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7)。复查腹部彩超提示肝脓肿,液化不明显,不易穿刺。于2022年4月6日加用去甲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再次请普外科会诊,仔细阅片考虑肝门区胆管截断,肝内多发不均低密度,不除外恶性肿瘤可能,建议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提示肝内不均质回声,倾向炎性病变,因周边血管丰富穿刺出血风险高,不宜进行穿刺活检。此时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恶性肿瘤不能除外,经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建议手术治疗,于4月4日转入普外科并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肝左叶萎缩、质硬,多发肿物突出肝表面,右肝未见明显肿物,腹腔广泛粘连,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半肝低分化胆管细胞癌(图8)。患者术后腹痛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离院后1个月病逝。

  • 10.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北京)》解读
    高飞, 陈倩倩,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5-147.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1
    摘要 (131) HTML (3) PDF (855 KB) (21)

    2023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sup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SMIS)相关的专家共识[1]。其主要内容是根据SMIS不同手术通道的特点推荐相应的创面预处理与抗生素应用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SMIS理念是2016年由令狐恩强教授首次提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同行的认可[2,3]。同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SMIS在全国广泛开展,为规范手术流程,这一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本共识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共识草案由全体专家小组进行多轮讨论修改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包括SMIS的背景、经四条通道的创面预处理方案、经四条通道的抗生素应用方案。现将共识形成的16条主要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如下。

  • 11.
    胆道镜直视下胆总管结石取出术的初步探索
    董浩, 张文刚, 刘圣圳, 李笑, 冯宇杰, 王佳凤, 赵晨怡, 柴宁莉,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92-9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3
    摘要 (111) HTML (4) PDF (1025 KB) (17)
    目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去除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式,在ERCP手术中,患者单次手术的辐射损害,以及术者多次手术的累积辐射损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胆道镜的出现让手术中的间接影像变成直接影像,可以大幅度减少术中透视的需求,本研究将初步探索胆道镜直视下去除胆总管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1 cm,或泥沙样结石),既往未行ERCP的8例患者。前瞻性收集并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结果

    8例患者中,4例接受胆道镜直视下网篮取石、4例的结石在乳头支撑器的辅助下负压吸引取出。所有患者均在一次手术中将结石取净,1例患者出现术后胰腺炎。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胆道镜直视下去除胆总管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12.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动脉出血1例
    智佳, 冯佳, 刘宗, 冯子坛, 于佳, 王春华, 靳海峰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38-14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12
    摘要 (108) HTML (3) PDF (1250 KB)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早期消化道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将黏膜病变进行完整切除。ESD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相较于胃ESD术后出血,食管ESD和肠道ESD术后出血更为少见[1-2]。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消化内科1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ESD术后出现迟发性动脉出血,通过外科手术止血成功。目前ESD开展广泛,但食管ESD术后迟发性动脉出血罕见,现报道如下。

  • 13.
    消化道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不同内镜下止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蔡朝蓓, 李惠凯, 高飞, 韩珂,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52-158.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3
    摘要 (101) HTML (14) PDF (881 KB) (16)
    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下止血方法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2年3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行内镜下止血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只应用肾上腺素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将患者分为单纯肾上腺素组和其他内镜治疗组(包括内镜下联合肾上腺素止血),比较两组的即刻止血成功率。

    结果

    共纳入6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患者,其中单纯肾上腺素组34例、其他内镜治疗组31例,两组的即刻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2.4% (28/34)、100% (31/3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内镜操作时间分别为17.5(12,21)min、22(14,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间对比内镜止血后24 h和72 h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的治疗,内镜下电凝止血、机械止血及组织胶注射止血等方法或上述方法与肾上腺素联合使用,优于单纯应用肾上腺素。

  • 14.
    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高子昂, 段天骄, 谭玉勇, 刘德良, 段天英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59-1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4
    摘要 (98) HTML (4) PDF (1523 KB) (9)
    目的

    总结中外消化内镜隧道技术(DETT)领域自2006年至今的发文现状及研究趋势。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6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9日DETT领域已发表文献,提取文献特征,使用VOSviewer_1.6.18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分析国内外DETT研究热点方向并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走向。

    结果

    共纳入1 333篇英文文献、617篇中文文献。自2006~2023年,中英文文献发表数量稳定增加,主要发表于内镜及消化领域专业期刊,近4年发文量有下降趋势。发文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研究机构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文量最多,日本昭和大学篇均被引次数最高,日本学者Inoue Haruhiro为发文量最多、总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研究者。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外研究方向趋于一致,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DETT领域研究热点,不同聚类间基本按DETT的临床应用进行划分;时序分析显示腔镜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为该领域兴起的基石,POEM的出现将DETT发展推向高潮,POEM相关衍生技术是现今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

    国内外DETT相关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从其出现至今已延伸出多样化的超级微创技术(SMIS),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不容低估,研究的活跃度及先进性均处国际水平,未来我国研究者应加强区域间联系,注重国际交流合作。

  • 16.
    肥胖成人慢性腹泻患病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韩珂, 王祥耀, 茹楠, 牛晓彤, 向京元, 王妍, 高飞, 柴宁莉,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15-1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7
    摘要 (90) HTML (1) PDF (1402 KB) (5)
    目的

    肥胖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健康问题。多项研究表明,慢性腹泻在肥胖人群中较为常见。本研究对肥胖成人中慢性腹泻的患病率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10月15日。本研究纳入了能够计算腹泻患病率的基于人群或肥胖患者的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研究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

    结果

    本研究共评估了8项研究,涉及19 701名受访者,其中11 820名为超重和肥胖个体。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的超重肥胖人群中,慢性腹泻的总体患病率为23.02%(95%CI: 17.47%, 28.57%)。肥胖组(BMI≥30 kg/m2)的腹泻患病率(23.79%,95%CI: 16.29%,31.29%)高于超重组(25 kg/m2≤BMI<30 kg/m2, 18.82%,95%CI: 13.02%,24.62%),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0)。

    结论

    慢性腹泻在肥胖人群中相当常见,随着肥胖人数的增加,肥胖与慢性腹泻的共存值得更多关注。

  • 17.
    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观察
    苏琪皓, 解利红, 孟宪梅, 王觅柱, 王晶, 张静洁, 汤泊夫, 江振宇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80-184.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07
    摘要 (90) HTML (4) PDF (1031 KB) (8)
    目的

    分析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并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诊断为毛细血管扩张的229例患者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

    结果

    2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4∶1,平均年龄55.51(29~87)岁。上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部位以胃窦及胃体为主,下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部位以全结肠多发及回盲部为主。14例因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治疗、12例行电凝止血术、1例行射频消融术、1例行电凝止血术后追加钛夹止血;内镜下治疗患者短期(7 d)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长期(8 d~6月)内有1例再次出现便血。

    结论

    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胃窦,多为单发性病变,内镜下电凝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总体生存率高。

  • 18.
    超声内镜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
    令狐恩强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44-144.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14
    摘要 (88) HTML (0) PDF (855 KB) (1)

    男患者,20岁。主因体检发现胰腺囊性病变3年余。2018年11月于外院行腹部超声提示:胰体部可见大小约39 mm×24 mm无回声区、边界清、有包膜、内可见高回声分隔,考虑胰腺囊肿。进一步行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颈部可见类圆形截面约28 mm×24 mm低密度影,边界清。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随后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检查。2020年9月于外院复查上腹部CT平扫提示:胰腺颈部见2个类圆形低密度影,较大者约29 mm×27 mm,边缘光滑,边界清。2022年2月于外院复查上腹部CT平扫提示:病变较前增大,大小约27 mm×28 mm×49 mm。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于2022年2月25日以"胰腺囊性肿瘤"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检验,于2023年3月2日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

  • 19.
    胃食管阀瓣的Hill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
    王擎, 王冠峰, 陈星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2): 125-130.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2.009
    摘要 (85) HTML (1) PDF (966 KB) (9)

    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息息相关,Hill分级是依据胃食管阀瓣的不同形态制定的分级标准。本文旨在对Hill分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疾病、客观检查和治疗方式评估该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 20.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剂使用的研究进展
    邓文珺, 李长政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92-194. DOI: 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10
    摘要 (80) HTML (1) PDF (793 KB) (7)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准备的质量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将近几年关于肠道清洁剂使用的进展进行总结,尤其使各种肠道清洁剂的特色和改良应用的新研究趋势。

阅读排行

更多